跨界做醫美”的上市公司朗姿股份,又要買醫院了!
就在2月28日晚間,朗姿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擬以1.55億元收購鄭州集美醫療美容醫院有限公司(下稱“鄭州集美”)全部股權。

公告顯示,2月28日,北京朗姿醫管與蕪湖博辰九號股權投資合伙企業(下稱“博辰九號”)、蕪湖聚勁時尚產業投資合伙企業(下稱“蕪湖聚勁”)、吳洪鳴分別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北京朗姿醫管擬以現金方式收購博辰九號、蕪湖聚勁、吳洪鳴分別持有的鄭州集美70%、18%、12%股權。
交易完成后,朗姿股份旗下全資子公司北京朗姿醫管將持有目標公司100%股權,并將其納入上市公司合并報表范圍。也就是說,鄭州集美會成為朗姿股份全資子公司。
據介紹,鄭州集美成立于2020年,主營業務包括外科、口腔科、皮膚病專業、醫療美容科、麻醉科、醫學檢驗科、X線診斷專業、超聲診斷專業等。
不過近年來,鄭州集美專業從事醫療美容服務,現已成為河南省衛生廳批準的二甲美容專科醫院。下設整形外科、微創美容科、美容皮膚科等科室,業務范圍主要包括整形美容、微整形美容和皮膚美容。未來還計劃通過提高老客戶復購率來深度挖掘客戶價值,并結合新的引流和吸引客戶的方式,積極拓展新客戶,繼續擴大其市場份額。截至評估基準日2023年12月31日,鄭州集美股東全部權益賬面值為-2934.52 萬元,評估值為1.55億元,評估增值1.84億元。關于本次收購鄭州集美的原因,朗姿股份表示,是為了在內生+外延的雙重驅動下加快泛時尚產業布局,提升醫美業務的規模化和行業競爭力水平,加快推動朗姿醫療美容業務的全國布局,這也是朗姿力爭成為行業領先者的又一重要舉措。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針對此次交易,博辰九號就鄭州集美作出了業績承諾,2024年度至2026年度期間,鄭州集美凈利潤分別不低于1054萬元、1282萬元及 1529萬元,累計不低于3865萬元。最近一年,鄭州集美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1.06億元和769.28萬元。要實現上千萬的凈利潤,對于鄭州集美而言,或多或少都是一種挑戰。靠服裝行業起家,冠有“A股第一女裝品牌”的朗姿股份,算得上市企業“跨界醫美”中的一名“老玩家”。
2016年,朗姿股份戰略投資了韓國夢想集團,并出資5億元設立全資子公司朗姿醫療,通過自建和收購并行的模式加快醫美板塊的發展,正式挺進了醫美市場。同年(2016年),朗姿斥資3.3億元控股四川米蘭、四川晶膚等6家醫療美容機構;017年12月末,朗姿又以2.67億元收購西安市場最大醫美機構之一的“高一生”100%股權;2019年9月初,又擬斥資6300萬元收購處于凈利潤兩年虧損1813.97萬元狀態的西安美立方60%股權……比較近的是2023年6月9日,朗姿以3.24億元的價格收購了武漢五洲整形外科醫院90%的股權和武漢韓辰醫療美容70%的股權。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朗姿股份已擁有34家醫療美容機構,其中綜合性醫院9家、門診部或診所25家,主要分布在成都、西安、昆明、重慶、深圳、武漢、長沙、寶雞和咸陽等地區,目前在運營的有“米蘭柏羽”“晶膚醫美”“高一生”“韓辰醫美”“武漢五洲”等國內知名醫美品牌。可以看出,朗姿這些年在醫美領域的拓展主要靠的還是收購,并且收購價格不菲,也存在不少溢價收購的情況。從業績層面來看,朗姿股份2020年度、2021年度、2022年度和2023年1~9月,醫美板塊分別實現營業收入約8.12億元、12.87億元、14.06億元和15.90億元,營業收入實現快速增長。從下圖2022年朗姿營業收入構成圖也能看出,醫療美容已然成為了朗姿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遠超跨界前的業務。但另一方面,朗姿也被指出存在著比較嚴重的“增收不增利”問題。盡管營業收入增速明顯,但朗姿2019年至2022的醫美業務凈利潤分別為14.38%、9.85%、1.45%、0.15%,正呈現直線下滑趨勢,旗下運營時間在三年以下的次新機構與新設機構持續虧損,扭虧還需要時間。有人表示,連鎖醫美品牌開設30-50家醫美機構是一個“坎”。而今,朗姿股份已經邁入了“30大關”,從公司并購新醫院的勢頭來看,未來這家服裝業起家的品牌還將繼續外延擴張,或許還要面臨更多人才培養成本、獲客成本及銷售成本,口碑與醫療質量等方面的考驗。前幾日“央視曝光非法廣告、醫美直播“帶貨”被強制叫?!?,算是給醫美行業2024年發展來了當頭一棒。新興的網絡直播營銷受阻,盈利點減少,行業監管持續加強,逼迫著醫美回歸原來的營銷方式,聚焦業務質量,尋找新的增強醫美競爭力創新點。但另一方面,醫美行業發展空間有目共睹。政策上,民營醫美屬于國家支持、地方鼓勵的項目,深圳、成都、北京、海南等都在規劃打造“醫美之都”。據安信國際數據,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醫美市場,市場規模從2017年的993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1891億元,并且中國醫療美容服務行業處于成長期,滲透率提升空間大。中國醫療美容市場自2018年至2021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15.8%,預計自2022年至2030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14.5%,市場規模預計于2030年將達到6382億元。與此同時,非手術類醫療美容市場迅速擴大,2021年市場規模達752億元,預計2025市場空間年市場規模將上升到2279億元(2021年至2025年CAGR為31.9%),有望成為醫美主力市場,也吸引著一批公司跨界入局。例如近些年,與朗姿同屬紡織服飾領域的金發拉比就在轉型醫美。2021年4月,金發拉比以2.37億元自有資金受讓廣東韓妃醫院的36%股權。2022年上半年,房地產業務企業奧園美谷已經完全剝離房地產業務轉型醫美。有業內人士認為,醫美行業鏈條較長,經過十余年市場打磨已逐漸進入合規化進程,預計未來機構端將進入龍頭受益階段,較早入局醫美的跨界企業未來更容易享受到市場紅利,2024年說不定就是一個轉折點。朗姿算是跨界醫美的成功案例,但跨界醫美鎩羽而歸的案例也不少。恒大、蘇寧也曾雄心勃勃地立志打造“亞洲第一醫美品牌”,但終究有些水土不服,并沒有在醫美行業掀起巨大波瀾,成為大家的“勁敵”。未來醫美發展趨勢向好,但也需要更多的磨合,規范、遵從市場規律、強化專業管理、用好人用對人,這些要素缺一不可。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煜森資本立場,歡迎在留言區交流補充。如需轉載,請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本平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