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十九大閉幕,我國各項工作將進入新階段,十九大會議上提出的各項方針政策也即將加快落實。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部分,明確指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引發會內會外的強烈共鳴。
本次十九大報告將“健康中國”提至國家戰略層面,表明政策對醫藥產業的極大重視,未來隨著“健康中國”各項相關扶持政策陸續落地,健康中國產業進入黃金發展期。
對此,北京市衛生計生委專家領導指出,十九大上提出的健康中國戰略,體現了國家對健康公平的關注,具有新的發展理念,符合客觀規律,符合國際發展潮流,符合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盼。
健康中國戰略一張藍圖繪到底,也是新時代黨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的再部署。他認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也給我們提出了改革發展任務,必須改革創新,必須凝神聚力,必須奮發圖強,才能實現健康中國戰略目標。
十九大報告上的內容,對于醫療健康產業無異于一劑強心針。近年來,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全球,健康產業變得越來越熱門。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們越來越追求生活品質,健康產品的需求量急劇增加。
此外,隨著我國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斷上升,消費升級帶來健康生活方式和消費觀念的改變,人民群眾對以預防為目的的健康管理理念逐步增強,健康服務業將在新時代繼續前進,進一步發展。
以生物技術和生命科學為先導,覆蓋醫療衛生、營養保健、健身休閑等健康服務功能的健康產業已經成為21世紀引導全球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產業。
資料顯示,中國真正意義上的醫療投資是從十年前開始起步的,在這十年之中,中國的人均GDP翻了四倍,并且超過美國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制造國,隨之而來,中國醫藥工業主營收入也從4000億元站上了2.6萬億元的高點,實現了超過6倍的增長。
根據下圖可以看出,近些年來,醫院服務與移動醫療成為最受人關注的領域。
因為受人口老齡化、新醫改政策的刺激等因素影響,醫療健康行業投資活躍度的逆市上漲顯示出了這一抗周期性行業在經濟下行期間的投資價值。此外,醫療健康涉及的連鎖性的服務企業也越來越多地進入投資人的視野。
通過分析可以看出,移動醫療和醫院服務的價值,一方面在于基于互聯網信息通路,重分配醫療資源,改善醫療服務質量;另一方面在于提升醫療系統服務效率,降低醫療服務成本。逐步形成以患者為中心,智能化、信息化為手段、數據為支撐的醫療服務體系。
移動醫療和醫院服務是長期投資中最可靠的渠道之一。
首先,醫療市場規模大,僅2016年中國醫療衛生支出為13,154億元,可分享得蛋糕體量足夠大,所以雖然移動醫療市場規模不足整體醫療的1%,但是未來市場可拓展空間巨大。從市場規模發展潛力來說,移動醫療值得各方資本前來較量一番。
再者,因為醫療行業產業鏈參與者眾多(包括醫院、醫生、醫保、醫藥生產與流通企業等),并且多年來因為體制制度等原因,產業相對封閉。
對于每一利益主體都存在著現有制度難以調和的痛點和矛盾。如普通患者就醫認知門檻高,患者就診和治療過程中信息溝通不暢;而對于醫院而言信息化程度低,工作效率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醫療需求;另外對于醫生而言工作強度高,工作收入少,科研項目難以展開等都是目前醫療行業得顯著痛點。
目前,互聯網醫療以行業痛點作為切入口助力醫療行業信息流通,推動服務方式革新;通過平臺搭建、數據處理、大數據分析、運營流程再造等技術創新推動醫療市場供給端生產力革新,成為傳統醫療的改革動力和有效補充。近年來互聯網醫療不斷在傳統醫療市場實踐滲透與商業模式探索,在線問診、互聯網醫院等正在切實推進醫療行業的改革進程。
從投資類別來看,一方面資本對牙科、兒科等商業模式清晰,變現較快的專科服務領域較為青睞;一方面對于貼近政策倡導內容的精準醫療、智慧醫療等熱點領域表現追捧;另外,對于問診掛號等醫療服務入口型企業,資本態度也較為穩健。
移動醫療和醫院服務主要是提高醫療的資源分配和效益。人工智能,3D打印,機器人等新技術的應用,也會帶來醫療健康行業的顛覆性的革命。
移動醫療和醫院服務已經成為醫療健康產業發展的重要領域,是未來經濟發展的趨勢,隨著十九大勝利閉幕,各項醫療健康相關的事務逐漸開展,大健康產業的前景一片大好,投資人在此刻介入健康產業,無疑是正確的選擇。
廣大投資人可密切關注并通過第三方資產管理機構通過資產配置,合理安排投資方式,獲得相應收益。
來源:綜合自網絡